找到相关内容1929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么是随喜功德

    什么是随喜功德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教他作,随喜行善者,赞叹善法,共成四十种善。愚者只知自作,缺同情心,故不教他,亦不随喜,何况赞叹。智者自作又教人作,有自行、化他两种功德,再来随喜他人一毫之,则内除嫉妒,又有他人功德在自己心内,更能赞叹善法,则成弘法大师矣。例如见他人出家,心生欢喜,就有出家功德,见他人放生,心生随喜,就有放生功德,见他人说法,自己未有因缘说法,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3849121.html
  • 三种东西 四种因缘

    看不见、无形相的“业力”——、恶、无记(不善不恶)这三种有漏的“业因种子”。概略言之:众生一生所为合乎上品善者生天道,中品(相当于五戒)者生人道,下品,福业大而我慢重者生阿修罗道;相当于上品恶、嗔心大者生地狱道,中品恶、贪心重者生鬼道,下品恶、愚痴心重者生畜生道,所谓: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世间上的财物似乎是最真实有用的东西了,却是虚假不坚固的...

    郑颂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950213.html
  •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

    决定深信罪褔因缘。离于谄曲,诚信三宝。(17)   道法又名善戒,是通于大小乘的别解脱戒,一般说,五戒十是人天果报的善法,然于大乘菩萨的立场看善戒,不独是消极的不作恶,更当要修。例如...,只是其内容更为繁富。足见菩萨,固重于身口的行为,尤重于心意的行为,并且特别标明行善者,当“习行正见”和“诚信三宝”。故此又回到阿含经所示四不坏净的原点上去了。那就是菩萨首应具足正见,归敬三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351818.html
  • 也?惡也?

    眾生成就人天身,成就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的根本。此法即是‘’。” (見《善業道經》)“”的第一就是“不殺”。佛教倡導善行,愛護生命,主張和平。   心香一瓣,願人人依佛言行,遵循溝通、理解...定法”時,我們又迷路了!一切法,原無一個“固定”“不變”的形態,也不會有一種“固定”“唯一”的詮釋,“”與“惡”也自然地被困在這一“萬物辨證”的法則之中。禪言道:“說似一物即不中!”真理是沒有一定的...

    正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3253898.html
  • 情绪的轮回

    柱子后面出来,大声笑道:“这就是天堂。”梁武帝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这是一种“推因知果”的解答方式。六道轮回的因就是善念和恶念,杀盗淫等恶是三恶道的因,不杀不盗不邪淫等就是三善道的因。只要具有...对应情况是:(嗔恨)无奈——地狱、(贪欲)不满——饿鬼、(愚痴)无知——畜生、(五戒)正义——人道、(刺激)挑战——阿修罗、()纯——天道。  每个人都有这六类根本的情绪,而且都没有超出这些情绪...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1954143.html
  • 从“八荣八耻”荣辱观看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佛弟子们的自身修持能如法如仪的进行,佛法对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制订了种种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五戒、”。  当前的...道德的一部分,它对全人类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果佛法中的五戒、等,能够在全社会普及,人人奉持,那么,将对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升华和改造的作用。  愿我们大家都能够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团结互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360177.html
  • 佛教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之一。人类道德,古今中外的宏哲,罔不详言。举要言之,儒家的仁义礼乐,道家的慈俭不争,耶教的博爱,希哲的中和,佛教折五戒、,均可为人类道德的标准。但其中能型范万世者,厥惟儒教的仁义礼乐与佛法的五戒、……儒家仁义礼乐,足以维系人类的安宁,俾免人生的堕落……佛法的善恶因果,足以进行儒言的保障,欲行儒之行,必本之于佛,归之于佛。   由此而知,佛教伦理思想从其实质内容来看,是人类道德智慧的结晶,它...

    妙涵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860247.html
  • 人间佛教当代走向

    即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和六度、四摄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前者著重在净自己的身心,后者著重在利益社会人群。「三个传统」即农禅并重的传统、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和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伦理规范──五戒、及大乘菩萨四摄、六度等进行现代诠释,使之与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相会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强调佛教必须关心现实社会,自觉地以建设「人间净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75963335.html
  • 佛陀的教学方法

    向他们赞美五戒、的功德,使他们修习五戒、的福因,得到将来富贵齐全的福果或上生天宫,受胜妙乐。   有些人智慧比较利的,见到人天福乐虽好,终归无常败坏,不能长久,于是欢喜出世的超脱,佛陀就对...

    竺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1463575.html
  • 认识因果——昌臻法师

    没有感觉。这证明佛教说的第八识能离开躯壳成为中阴身去投生的观点是可信的。 死了以后往哪里走?这是由业力支配。什么业力?就是、恶的业力。所以,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是恶应受的果报。 什么是?利人是。利人,其实是人已两利,也可以说,利人就是利己。 什么是恶?害人是恶。害人是人己俱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 佛经说,善恶分成种,每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叫...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4776340.html